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用书>情智教育十日谈教师用书
情智教育十日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产品规格:16开

作者:陶继新,孙双金

上市日期:2014年1月

定价:35.00

折后价:35.00

关注492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孙双金,不仅是声名响彻全国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还是闻名遐迩的校长。他的情智教育,在中国小学语文界甚至更大的教育范围内,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也许大多数人一时很难达到孙双金的情智境界,可是,却可以向他学习,向他靠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乃至自己的生命境界。

  这本书,无疑是向孙双金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指导文本。走近它,也就与情智教育结了缘,也就有了情智之美。


内容简介

   《情智教育十日谈》是陶继新与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就“情智语文”“情智教育”所做的对话。孙双金的情智教育,意在突破当下语文教育以及整个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重智轻情”的顽疾,引领教师们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使学生可以领略到语文的魅力、教育的价值。他的主张与实践在语文界甚至更大的教育范围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值得教育者关注与研究。

 

目录

 序一 何为名师——以孙双金老师为样本

序二 情智的要义与品格——孙双金老师的精神追索与智慧系数

上篇 情智语文

第一日

情智语文的“庐山真面”

一、情智语文因何而诞生

二、情智语文的几个特点

情智语文的具体实施

一、情智教师,情智并行

二、披文入情,钻研文本

三、精设教案,二度创作

第二日

情智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画面,制造场景

二、紧扣语言,披文入情

三、精彩问题,开启智慧

四、挑起矛盾,善用冲突

语言习得规律

一、语言模仿

二、语言积累

三、语言运用

第三日

情智语文的“好课观”

一、书声琅琅

二、议论纷纷

三、高潮迭起

四、写写练练

五、好课像登山

第四日

情智语文的课程观

一、背诵经典

二、“三块石头”

第五日

情智语文的白话文教学

一、白话文的产生及特点

二、白话文教学的误区

三、白话文的教法

 

下篇 情智教育

第六日

情智教育的提出

一、缘何提出情智教育

二、“半人教育”

三、对情智教育的思考

第七日

情智管理

一、认识情智管理

二、情智管理策略

第八日

情智校园

一、书香校园

二、畅想校园

三、文化校园

第九日

情智队伍

一、成长主体

二、成长环境

三、成长策略

四、成长境界

五、以文化人

第十日

情智课程

一、课程概念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

三、校本课程建设

四、教师课程

五、学生课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情智教育的提出

  一、缘何提出情智教育

  【孙】我怎么提出情智教育的呢?主要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其一,梁思成先生在1948年提出了走出“半个人的时代”的命题。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梁先生就敏锐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呢?那就是不着眼于人的整体,人的全面发展,而是一味地偏重科学教育或工具理性教育,把人文教育给抛弃了。

  其二,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杨先生作为工程院的院士,特别看重人文教育。他觉得科学和人文是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他所带的博士生要想取得毕业证书,必须能够背诵《论语》和《道德经》。一个工程学科的博士生,要去背《论语》和《道德经》,许多人不能理解,但是杨先生坚持这样做。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是全球公认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可是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因为他左右脑和谐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像中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写得一手好古体诗。我们前面说过的钱学森,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古体诗词的底蕴也非常深厚。

  其三,我再说说我身边的人和事。拿我自己来说,我在中学的时候,数理化学得远远比语文好。每次考试,数理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但是,进了师范后,因为喜欢语文,我读了大量的人文类书籍,走上了语文教学的研究之路,还成了语文特级教师。数理化的功底,对我今天的发展有没有作用呢?应该说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培养了我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培养了我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再说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张齐华吧,网上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是,他读的人文类书籍比我们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还要多。谈起当下的语文名师来,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数学思维和语文思维的和谐统一。所以我感到,一个人的发展最终拼的是综合实力。只有综合素养强了,才有后劲,才能走得更远!


  【陶】“半人教育”恐怕古代就有,所以,当年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什么是“成人”(完美之人)的时候,孔子这样回答:“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其实,这就像您所说的综合素养高的人,而不只是学习成绩好的人。今天的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孔子所要求的完美之人教育的标准,还只是在应试上下功夫。所以,您的情智教育可以说是应时而生的。

  杨叔子先生当是一个真正的大师,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教育大家,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真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素养与高品位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的。在杨叔子的理念里,科学与人为本“同源共生”,都属于文化整体,因而彼此交融、不可分割。他举例说,漫画中寥寥几笔,就是现代数学分支拓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而自然科学中所谓不证自明的“公理”,其实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外在对象的直觉和感悟。杨先生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科学中应有鲜活的人文精神和内涵,而人文中应有宝贵的科学基础。您上面谈到的爱因斯坦、钱学森等,都不只是“制器”者。您之所以提出情智教育,也是既要“制器”,更要“育人”啊!

  在这方面,我也很有体会。我上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数学,而在1980年从济宁师专毕业的时候,我却差一点留校教形式逻辑。我对形式逻辑有着特殊的爱好,且当时教形式逻辑的张教仁老师对我也特别厚爱。在课堂上,他每逢提出问题,我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回答,很令他满意。而且,我当时特别喜欢古代汉语。可是,后来从事了媒体工作,更多地与编辑、采访与写作打交道了。可是,我对形式逻辑与古代汉语的热爱,却一直没有消减。结果,我发现:我在进行形象思维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因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学得比较好,在写作中,不用有意为之,违背逻辑与语法规则处便相对较少。这说明什么问题?学问是通的。还是《中庸》说得好:“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我一直认为我非特别聪明之人,可是,却在一步步走向“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境地。这,也许与我进行交叉式学习且持之以恒有关吧。

购书电话:010-60715168;15811296161
QQ:1533648425 
联系人:王老师